close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有想過怎麼採買【御茶園】特撰日式綠茶-無糖550mlx2箱(共48入)年貨嗎?

讓自己過年好好放鬆一下推薦您可以買【御茶園】特撰日式綠茶-無糖550mlx2箱(共48入)

年貨採買【御茶園】特撰日式綠茶-無糖550mlx2箱(共48入)別忘了來MOMO

哪裡購買?立即來!https://bit.ly/2D8lCoD









































【御茶園】特撰日式綠茶-無糖550mlx2箱(共48入)



商品網址: http://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4975940&memid=6000012071&cid=apuad&oid=1&osm=league

商品訊息功能:



消息來源,是新聞媒體的基礎,新聞界有一句名言,「沒有任何一名記者能超越他的消息來源。」許多新聞界的學者和業界人士皆認為,一篇新聞的品質,很大程度的取決於消息來源。然而,如果對於消息來源的使用不當,時常會產生和製造混亂,許多假新聞就是起因於虛造或竄改消息來源。

近幾年,NBA新聞中幾乎所有的引述都來自匿名來源,並在網路社群媒體的催化下充斥著大量虛假消息和風聲。究竟新聞價值如何演變成為諜報大戰?



分享


究竟誰是消息來源?



在美國,以「Breaking News」凸顯特殊事件的爆料模式,早已是媒體文化一部分,以新聞史上最有名的「水門案」為例,1972年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兩名記者伯恩史坦(Carl Bernstein)和伍德華(Bob Woodward)在匿名消息來源深喉嚨(Deep Throat)爆料下,成功揭發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所有選舉資金支持下的竊聽醜聞,同時也揭發美國政府試圖掩飾事實的不合法行動,最後讓尼克森成為美國歷史唯一辭職下台的總統。

匿名爆料文化不僅在美國有長遠歷史,在網路和社群時代更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近期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高級官員投書一向甚少接受匿名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以「我是川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I Am Part of the Resistance Insid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為題,爆料川普缺乏道德觀念和獨斷獨行,對於重大決策出爾反爾,並且公然指責媒體是人民的敵人,因此許多美國高級官員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悄悄進行低調政變,包含取走重大文件不讓川普簽字等。

對媒體人來說,保護消息來源與守護新聞公正性都是天職,但也是媒體責任的拉扯,依賴匿名消息來源的無的放矢爆料,與保護消息來源只有一線之隔,同時更容易在事實查核不符合程序正義。

同樣的媒體爆料文化,在NBA球場內外當然也有越來越成為報導顯學的趨勢,美國《HoopSHype》的著名記者甘迺迪(Alex Kennedy)曾簡單介紹過消息來源,「消息來源的真實身份很多樣化,通常多半離不開球員、經紀人、教練或是球團人士,有時會是較為低層級的球團人員或是名氣較小的經紀人。」

甘迺迪認為現在的消息來源更加廣泛和複雜,許多記者或媒體會用親近球員的人物或好友來形容消息來源,「現在也有不少消息來源是相關人士的好友或家人,但這種消息來源的真實度或許還會比較高。詹姆斯(LeBron James)在確定轉到洛杉磯前,最準確的消息來源就是來自他的好友們」。

NBA
分享


對許多記者來說,消息來源是用信任度來劃分,亞利桑那共和報的體育記者伯多(Scott Bordow)認為建立良好溝通和關係是最好取得消息的方式,「和球員、教練或是球團上下打好關係會是第一步,沒有基礎信任他們怎麼會透露訊息。」再來就是要勤勞,「常常讓他們看到你,才能建立更好的互相,比賽是一定要到,練習、記者會,能出席我都會出席,讓對方把你印在腦裡。」

報導太陽隊資歷最深的亞利桑納運動網(Arizona Sports)首席記者甘巴多羅(John Gambadoro)也認為多走動和盡量參與球隊活動是博取信任的最佳方式,「讓人覺得你值得信任,就是常出現在他周遭。

只要出席球隊活動,大至球隊GM、球員或教練,「小至球場清潔人員、工友或保全都會是你的消息來源。」甘巴多羅常常在他主持的廣播節目分享太陽隊的第一手內幕,憑藉的就是他超過20年的經驗將太陽隊由下至上的消息網牢牢掌握,SB Nation的太陽隊記者艾斯波西多(Greg Esposito)認為甘巴多羅完全掌控太陽隊的所有風吹草動,「沒有人能比他更快得到太陽隊的消息。」

然而,為了持續取得消息或是獨家,多數體育媒體多半會採用匿名的方式來作為新聞中的消息來源身份,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的記者伊索拉(Frank Isola)認為為了要能持續得到消息,只能採用匿名的方式,「沒有記者會笨到冒著丟掉管道的風險來公佈來源身份,培養線人才是記者的生存之道。」

在美國被譽為「Times」和「Post」的美國傳統媒體兩大巨頭──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是少數堅持詳述消息的媒體,但也因此它們鮮少在體育這塊版圖中取得獨家新聞,「20年前,拿到獨家新聞才是頭等大事,但現在寫出有獨特觀點的報導才是我們該做的。」紐約時報體育編輯史托曼(Jason Stallman)說道,「獨家新聞很誘人,但身為記者有更重要的職責所在,我們會盡全力避免使用匿名消息來源。」

反倒是諸多專業體育媒體如ESPN、Bleacher Report或是Yahoo Sports等常常會以匿名消息來源來發佈消息,特別是在新興網路平台和自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體育新聞宛如晉升一場諜報大戰。

Adrian Wojnarowski NBA
分享


被社群媒體顛覆的消息來源



「1990年代和現在的報導方式完全不同,當時的媒體們會確保消息完全無誤後才會發出。」從ESPN轉到紐約時報的名記者史坦(Marc Stein)說道,「但隨著網路平台崛起,新聞發佈一鍵可得,現在如果報導歐尼爾(Shaquille O'Neal)從魔術轉隊到湖人,勢必會和過往完全不同。」

2011年6月的選秀會,球迷忽然發現老牌運動媒體ESPN的轉播不再是最快速的新聞來源,在時任NBA總裁的史騰(David Stern)上台公佈前,沃納羅斯基(Adrian Wojnarowski)就先在他的推特上公佈,「灰狼隊已經通知威廉斯(Derrick Williams)的團隊將會在第2順位選擇他。」

短短兩分鐘後,史騰就為威廉斯戴上灰狼隊帽子,接下來30順位,沃納羅斯基搶先公佈了一半,成了從此簡稱「Woj」的沃納羅斯基威震江湖頭號代表作,也將此開啟體育界網路諜報大戰。

每年的美國時間2月8日是NBA交易大限,也是聯盟中新聞最不像新聞的時刻,各家體育記者們摩拳擦掌,宛如電影中的諜報戰,想在自家的社群媒體揭露最勁爆的重量級交易內容,此時各種消息橫飛,所有記者全部都是採用匿名來源的方式,是真是假無人能知。

NBA
分享


2015年交易大限前,當時還在ESPN任職的史坦發佈火箭隊和湖人隊試著要從太陽隊交易來德拉基奇(Goran Dragic),但過幾天後沃納羅斯基就表示太陽隊打定主意要留下德拉基奇,當晚今日美國(USA Today)記者阿米克(Sam Amick)報導德拉基奇告知太陽隊這季結束後不會再歸隊。接下來各種消息亂飛,德拉基奇本人也表達對太陽隊的不滿,一直到隔天才確定熱火隊是德拉基奇最終的去處。

除了德拉基奇本人的態度外,所有的新聞幾乎都是採用匿名媒體,史坦和沃納羅斯基為了追求速度更是直接在推特發文,儘管消息並未正確,但卻合計取得7千次以上的轉推。

「這就是社群帶起的搶快文化,先發就對了,對了,就能取得名氣,錯了也無傷大雅。」哥倫比亞新聞研究的研究員美西(Christopher Massie)說道,「匿名加上社群網路特性,簡直就是讓假消息大行其道。」除了德拉基奇的新聞外,史坦當時也報導太陽隊將另一名後衛湯瑪斯(Isaiah Thomas)交易到76人隊,但11分鐘後,正式新聞公布湯瑪斯真正的去處是塞爾提克,但史坦的新聞和個人社群已經取得數以千計的點擊和互動。

沃納羅斯基從網路起家,在Yahoo時代甚至有個人專屬網站《The Vertical》,並譽為是報導NBA最神準的記者,卻也曾為了取得獨家而放出似是而非的消息。

2016年,他從線人得知火箭隊鐵了心要交易掉哈沃德(Dwight Howard),為了搶快並炒熱交易截止的氣氛,他沒有核實消息和進一步查證買家有哪些球隊,就發佈了「火箭隊正在強力兜售霍華德」這樣的訊息,並使用「聯盟內部人士」作為消息來源。最終哈沃德依舊留在火箭隊。雖然沃納羅斯基並沒有任何錯誤報導,但他利用網路平台和匿名消息來源為自己創造出極大的網路聲量。

NBA
分享


可能性比真實更有趣?



然而,球迷們似乎並不在意消息的真偽,也許許多謠言傳出的當下,球迷們都能享受短暫有救世主前來營救鍾愛球隊的喜悅,或是為問題球員即將加入而感到憤怒與擔憂,「可能性遠遠來的比真實性更有趣。」

過去ESPN頭號作家西蒙斯(Bill Simmons)自立門戶後的網站《The Ringer》的專欄作家柯提斯(Bryan Curtis)說道,「對球迷來說,真實的戰績、數據已經無法滿足,因此許多記者媒體創造更混亂瘋狂的時刻,是真是假不一定,但絕對非常吸睛。」

因此,儘管有媒體界有匿名消息來源的金箍咒,但為了要創造出似是而非的消息,體育媒體或記者會大量啟用處在模糊地帶的詞彙來形容消息來源,如「球隊高層」、「聯盟高層」或是「知情人士」等。

許多記者認為,這種作法是濫用匿名消息來源來散播不實消息,並增進自己的利益。但體育新聞和一般新聞之處在於,體育新聞屬於娛樂範疇,並不會影響公眾利益,錯誤報導(LeBron James)的去處無傷大雅,頂多記者或媒體被被訕笑一頓,甚至連新聞倫理都不會在此時拿出來討論。但如果是對攸關大眾的新聞錯誤報導,如政府弊案,或是風災資訊時,所謂的倫理大旗和專業危機就會被拿出來嚴肅以對。

配合社群媒體需要搶快的特性,造成體育媒體記者似乎也和球員一樣,追求報導「命中率」,而不像一般記者需要完全百分之百確定後才能按下送出,多倫多太陽報(Toronto Sun)的記者沃洛賽特(Ryan Wolstat)認為許多記者為了博取名氣,而傳遞許多缺乏查證的訊息,「許多臆測被當成專業媒體的新聞,這跟寫故事有何差異?」

NBA
分享


嚴謹且善於報導嚴肅議題的媒體如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和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等都秉持著相同的共識,對於匿名消息來源僅能用在傳遞事實,而不能用在分析和觀點,非到不得已時刻絕不採用匿名消息。

然而,即便是ESPN、Fox Sports等媒體巨頭,卻沒有遵守此項媒體原則,如2014年ESPN記者阿伯特(Henry Abbott)在報導布萊恩(Kobe Bryant)的新聞時,引述匿名消息來源的話「布萊恩的問題是他沒有他自己想像中的厲害。」完全牴觸匿名消息只能傳遞事實而非觀點的原則。

而匿名消息來源也衍伸出另一項議題,究竟這些錯誤新聞是真的報錯,還是刻意操弄風聲?

現任紐約時到的記者札波(Kevin Draper)在2014年曾在《新共和》雜誌發表文章質疑沃納羅斯基有刻意操作風向來協助經紀人抬高球員價格之嫌,以換取旗下客戶的獨家新聞。阿肯色大學的新聞學教授普維斯(Hoyt Purvis)認為體育新聞陷入惡性循環,「讓匿名消息來源回歸到該有的準則,才能遏止假新聞和可疑的操作取向。」

但在今日讀者喜歡接受大量快速簡短訊息刺激,正確性往往被放在第二甚至第三位之後的閱讀習慣,沃納羅斯基的年薪過幾年宛如火箭升空,從過去在Yahoo就已經高達300萬美元,2018年在ESPN更高達600萬美元。

而他的徒弟,大學時代就出道,去年一度爆料速度不輸師傅的查拉尼亞(Shams Charania),今年也被新興媒體「The Athletic」挖角,顯然爆料已經成為一門顯學。

Shams Charania NBA
分享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9月拓荒者的里拉德(Damian Lillard)則在臉書上接連爆料ESPN的海恩斯(Chris Haynes)將跳槽Yahoo,另外阿米克也將跳到The Athletic,甚至發布推特時間比兩家媒體更快,也讓過去爆料的主客關係易主,也讓人好奇這一波爆料和時效至上的戰爭到底會走到什麼地步。

或許,職業運動就是一場生意,唯有「故事」才能賺取更多眼球,但新聞品質和倫理卻是無法用虛假來編造,雖然體育新聞並不需要肩負太多公眾責任,但秉持著該有的專業,如何在快速、真實和新聞價值之間取得平?,是未來體育新聞產業需要思索之處。

NBA
分享


看更多專欄優質好文

分享


【HOOP美國職籃 1月 2019 第213期】



出版社:宬世環宇

Hoop Taiwan 美國職籃戰國策 網站連結

Hoop Taiwan 美國職籃戰國策 粉絲團

全台7-11、誠品等各大實體書店與博客來等各大網路書店均有販售

線上購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a9529a6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